2018年9月19日上午8:30,基础医学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牛朝霞、彭蕤蕤老师及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18年新进教师孙曼曼3位教师在图文信息中心7楼东会议室进行了试讲,杨红梅主任、王伟书记、各教研室主任作为考评专家在试讲后进行点评,全体教师均到会听取了试讲。
基础医学部由于教研室间、课程任课老师分布不均,教研室年人均授课最高可达700余课时,最低不足200课时。为了缓解教学压力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鼓励年轻教师课程间相互代课,以弥补教研室间、课程任课老师分布不均现象。本学期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牛朝霞、彭蕤蕤老师承担部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,两位老师分别节选了“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”及“血液概述”的部分内容进行试讲。讲授过程语言简洁明了,图文并茂,引人入胜。讲授结束后,所有教研室主任均对两位老师的讲课过程进行了点评。虽然此次跨课程讲授,但是两位老师讲课经验十分丰富,从课堂准备、教姿教态、语言表达、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应用等方面,表现突出,完全有能力担任生理学的讲授任务。
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孙曼曼老师节选了“泌尿系统”的部分内容进行试讲。讲授过程思路清晰,逻辑性较强,注重互动。讲授结束后,各教研室主任对孙老师的讲课过程进行点评。主要优点为:课前有病例导入,课后有小结及练习题复习,课件制作精美,授课思路清晰。也提出了改进建议:①要加强普通话的练习,力求发音准确;②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,单纯口头描述不易,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,加强学生理解;③授课过程中指图一定要准确;④讲授结束后应结合导入病例进行分析。孙曼曼老师对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一一记下,表示会及时对自己的授课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。
最后杨红梅主任总结发言,相信已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牛朝霞、彭蕤蕤老师有能力承担生理学课程的讲授,孙曼曼老师作为新进老师,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,走上讲台讲授实验课没有问题,但教学技艺的提高还需要经过教研室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。
最终全体一致同意牛朝霞、彭蕤蕤、孙曼曼三位老师顺利通过试讲。